上海,穿越百年的珠宝掠影

来源:星城祖母绿 分类:行业资讯 时间:2012-04-26 14:10:03


上海,一个让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地方。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大都市,太多的时尚男女为她的妖娆、海派、优雅而迷恋。张爱玲,这个不朽的名字,随着她那些与上海有关的爱情小说一起,深深的烙印在了我们的心目中。还有,那些穿越百年的,关于珠宝的,浅浅回忆。

画中妩媚的民国女子


时光流回到清末民初。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,深锁闺中的上海女子,常将服装饰品作为追求仪表美与精神寄托的一种手段。

清末上海一带时兴花枝呈凤凰的步摇,特别受到妇女的喜爱,更是婚庆“下定”中最受欢迎的一种首饰。此外,各式珠花也很流行,以金翠宝玉,珊瑚制成,多是富户人家的新娘使用。

1916年,各种西式饰品进入上海,如戒指、挂坠等。当时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,融汇中西,形成了海派的饰品风格。此时婚礼上所带的戒指,品类繁多。有比较小巧的天元戒,龙凤戒开始兴起,现在仍为传统的上海夫人所喜爱,做作为结婚记念品。

1926年,中国处于民国时期,受西风东渐的熏陶,上海上流社会的婚礼融入了许多西方文化的元素。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。宋美龄一生钟爱翡翠,喜欢中式首饰,她的首饰中最多的就是中式的翡翠、宝石和玉石。也有一些西方的镶嵌小钻石的项链和戒指。这一时期,上海盛行的项链开始以西式为主,多以金属制成,并以纯金为时尚。

祖母绿(Emerald)项链


1936年,上海电影节的三对影星,赵丹和叶露茜,顾而已和杜小娟,唐纳和蓝苹举行了集体婚礼。此时,上海的习俗是把脚链与项链、手镯、戒指相配,作为订婚礼品,名曰四大件。手镯仍受上海妇女的喜欢,流行的手镯以金镯、玉镯为多。富贵人家的多用纯金制作,普通百姓则用纯银较多。

1946年,清代汉族妇女流行的穿耳之风渐渐衰弱,延续到1950年几乎停止。饰品开始以首饰为主,较富裕的人家送给女方的结婚礼物一般是项链、手链、戒指耳环等四样金饰。婚礼也变得简单,从以往的跪拜天地变为互相敬礼。

1956年,正值红红火火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,人们把家传的首饰收到箱底,穿上最普通的衣裤,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大生产中。衣鬓飘香,珠光宝气恍如隔世,连最简单的首饰也被省略,在婚礼上也是如此。

1966年,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,妇女的服饰为之大变。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妇女的烫发、尖头皮鞋等,珠宝首饰更是横遭指责。当时女性与男子一样,多穿灰色、蓝色的衣服,草绿色军装更是青年女子最时髦的装束。如果说文革之前的中国首饰是低调的。那么,文革之后,中国的首饰发展已然停滞,连走在时尚前端的上海也不例外。一向爱美贪靓的上海女子也只好把收拾藏起来,新娘子也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,偷偷戴一下新郎赠送的项链,便如获至宝一般。

1976年,改革的春风即将吹来。这一时期至80年代中期,婚礼上的饰品有了很大变化,彩色宝石热不断升温,原先主要采用橄榄石、石榴石、紫水晶、海蓝宝宝石、玛瑙等中等的彩色宝石作为饰品的主力军,这个时期则变成了以翡翠、祖母绿、蓝宝石、红宝石等高档的彩色宝石成为主流。并且出现了佩戴进口宝石的现象。

红宝石(Ruby)戒指

1986年,以水波链、字母链等款式为时尚,上海时髦女青年则喜欢用十字架的挂件。项链款式也逐渐增多,如方丝链 、双套链等。项链材料除纯金外,还流行K金链、银链、铂金链、珍珠链等。在婚礼上每个新娘都要有戒指,如七星戒、花篮戒、空花戒等,都成为上海女性的宠爱。

1996年,上海某老品牌推出的“花红”、“动感”等系列产品,在上海刮起了一股时尚旋风。很多人将宝石雕刻成“喜”字,在镶嵌在首饰上,或直接将金属做成的“喜”字的图案的首饰戴在双方的脖子上。

2006年,钻石、铂金、K金、复古黄金首饰开始风靡上海。

2007年,五光十色的彩色宝石又仿佛从30年前徐徐而来,在一片以钻石为主要市场的饰品中崭露头角。她们独有的色彩,在一片白茫茫的铂金钻石中变得引人注目。

2012年,据不完全统计,在上海青年人中,虽然有60%的新人仍然把钻石作为婚姻的见证,但是,拥有彩虹般色彩,能体现别具一格的华贵、有良好寓意,并可以带来幸运的彩色宝石,已经以不可阻挡之势,成为另外40%新人见证恒久爱情的不二选择。

Copyright © 1990-2019 星城祖母绿. All rights reserved.